新中国第一奖学金获校友注资

2007年10月26日,新创基金财务总监郭元林核准金额为15万元的“字第0001号”资金审核单。这笔资金已汇往中国科大,用于发放郭沫若奖学金(简称郭奖)。姜涛(796)、班大雁(892)、王轶男(8915)等数位郭奖获得者和几十位其他校友通过新创基金对郭奖进行了捐赠。

2007年9月15日,新创基金与中国科大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承诺长期资助郭沫若奖学金。从2007年起,郭奖金额将由每人2000元大幅提升至8000元。新创基金表示,依据与中国科大的共识,不排除继续提升奖金额度,捍卫这新中国与科大第一大奖不可动摇的地位。

2008年,1800余名中国科大04级本科毕业生中最优秀的25人,将是首批受益者。他们也是这项新中国第一奖学金、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学金的第28批幸运儿。

1980年,中科院用郭沫若生前稿费在中国科大设立郭沫若奖学金。由于新中国此前从未设立奖学金,只有“助困”性质的人民助学金,郭沫若奖学金的申请被递交到国务院,李先念等高层领导签字画押,催生该项奖学金。最初的获奖者获得在当时极为丰厚的200元奖金。在金银紧缺的年代,中国科大辗转向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到10公斤白银,制作了200枚奖章。1987年,郭奖额度提升至500元,这超过了大学毕业生半年的工资。之后,郭沫若儿女、中科院数次向郭沫若奖学金注资,奖金在1995年提升为2000元。

尽管1995年之后12年,郭奖从未提高奖励额度,但一直是科大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奖。郭沫若奖学金的品牌也早已在世界著名高校口耳相传。哈佛大学著名学者Lieber教授对郭奖得主和科大学生情有独钟。他的郭奖学生杨培东,2007年获得美国科学基金委(NSF)50万元的艾伦•沃特曼奖,美国《科学》杂志以《青云直上》为题称赞杨培东“名列最顶尖的十名材料科学家之列”,而且杨的论文,“几乎是仅居其次的科学家引用次数的两倍。”

2006年,斯坦福大学大学Roland Horne教授面试科大学生时“炫耀”,“(我知道)你是郭奖?我手下有四个郭奖!”,Horne教授谈及郭奖,不无“天下英雄尽入我毂中”的自得。

27年来,约580名郭奖不负新中国第一奖学金得主之盛名,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中国赢得盛誉。他们大部分曾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顶尖大学留学经历,仅受教或任教于哈佛大学者就有近30名。郭奖得主不仅有涌现了90位大学教授,首届15名郭奖获得者就有5人拥有国家科学院或国际权威学会的7个院士(或会士)头衔。他们中还出现大批纵横商海的精英,郭奖得主黎彦修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华人金融家之一,被媒体称为“震荡华尔街的华人高手”。郭奖获得者中还出现了团中央书记、省教育厅长、科技厅长等政界新人。

2004年7月,哈佛大学博士白重恩出任清华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他是大批郭奖得主满怀爱国激情,回国效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有几十位郭奖得主,纷纷出任中国科大、清华、北大与上海交大等大学教授。

新创基金与校方已组建中国科大郭奖校友俱乐部,期望探讨多种手段,凝聚校友资源,扩大郭沫若奖学金在海内外的影响,提升科大声誉。


2007-10-27 上一篇: 《科学》称赞杨培东“直上青云” 下一篇: 首批项目经费划拨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