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夫讲话(手稿3)


事印象最深,不容易忘记,一个是童年时期,一个是在故乡。

我们隔了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了,我们的童年时期和你们所处的时候有不同没有,确实有不同的情况,有沟,恐怕是童年的,青少年时期历史条件、生活环境、生活的地方,确实不一样,所以现在有不同的看法。

我在“一二八”(一九三二)以后到上海的,到“八一三”离开上海,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当时跟我的导师陶行知,陶老夫子,以教育为掩护,搞点教育工作。当时对我的影响大的是懂得青少年具有可塑性,可以塑造成一个很有成就很有道德

很有才干的人才,如果不承认一个人是可以塑造的话,教育就不能成立。既然搞教育,就要承认人是具有可塑性的。第二点,青年的摆动性很大,所以这个难度大,要做好是不容易的,包括大学教育在内。所以搞教育的人必须学习心理学,不学心理学是教不好书的,教师首先是要教人,然后才教知识。

当时,逼着我们研究了一点心理学,人具有两重性,一种是自然人,人是生物,是生物中的动物,动物中的灵长类,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一点现在是定论了吧。这是自然性。同时,人还有社会性,为社会活动的,有思想。心理学不仅研究自然人的生理发展过程,思想是怎么活动的,意识为何形成的,思想感情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是社会性,单单自然性解释不了,用马

克思的话叫做存在决定意识。那么存在究竟是怎样决定意识的呢?这就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意义。

    心理学有很多学派,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在欧洲很流行的一个学派,是奥地利的一个医生,叫做弗洛伊德,他提出精神分析学。这是一个治精神病的医生,他发现人的意识分三层,叫做潜意识,显意识,两者之间有一个好比楼梯口看门的人,潜意识能否表现为显意识,由这个“看守人”来决定,他发现,很多精神病实际上是潜意识受到“看门人”的压抑不能显露,因而成为神经病。这个学派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是还有一点小小的道理是对的。他认为,人在七、八岁到十三、四岁时所受到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他的亲属中所受到的影响,对这个人今后的人生观,是非好恶,

 

2008-01-11 上一篇: 张劲夫讲话(手稿2) 下一篇: 张劲夫讲话(手稿4)